为什么说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

时间:

2023-08-18

浏览次数:

摘要:“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于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收集系统”,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与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改善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


“海绵城市”建设的重点在于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收集系统”,强调通过源头分散的小型控制设施,维持与保护场地自然水文功能,有效改善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造成的洪峰流量增加、径流系数增大、面源污染负荷加重等城市问题。“海绵体”既包含河、湖、池塘等水系,也包含绿地、花园、可渗透路面这样的城市配套设施。“海绵城市”让城市像海绵一样“呼吸”,更具有生态魅力。


伴随着城市的水泥建筑不断增多,大量能够涵养水源的林地、草地、湖泊、湿地被占用,导致我国很多城市出现“雨季一来,城市看海”的局面。新城新区的规划建设怎样避免重走老路?建设海绵城市是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抓手。


为什么说建设海绵城市势在必行?


近些年,“大雨必涝”“雨停即旱”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通病。这不仅给居民的出行造成不便,还对整个城市水环境造成破坏,对城市发展和居民安全导致严重危害。面临日益严重的“雨水问题”,实施“生态管水,自然管水”来让雨水以自然的方式进行循环,重新从雨水的角度去管理道路,就是现阶段城市设计师和景观设计师关注的问题。伴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新城新区建设不断提速,怎样解决城市内涝、供水、污染等一系列水管理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头等大事。


1.可持续性的雨水循环


自然界的雨水空间循环方式大体是:雨水降落到地表后,一部分被植物根系吸收、一部分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源、剩下的顺着河道以径流的形式流向低处水体。


传统路面大多数使用透水性比较差的材料,道路两旁的绿色边缘高过路面标高,降雨时,雨水大量且迅速地在道路上汇集成径流,导致城市水网系统过载,从而造成局部内涝现象,给城市带来了严重的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


2.绿色街道是一个自然排水系统


绿色街道再也不是过去人们所认识的,从单一的视觉美观去营建的,并不是建立雨水花园、生态草沟、植被过滤带等的设施,而是相结合街道周边建筑雨水收集,建立友善的城市街道,运用周边的公共空间(如广场、停车场),街道人行空间等形成一个完整的以街道为核心的可持续雨水管理的系统。


相关内容

点、线、面污染源在水环境中分别指的是什么?
摘要:点源污染物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其变化受工业废...
2023-09-26
水环境传感器及仪表如何选择?
摘要:本文将对水环境传感器及仪表的选型原则进行详细阐...
2023-09-26
水环境传感器抗污染有哪些方法比较实用?
摘要:比较常见的,就是增加自清洁刷,通过清洁刷,传感...
2023-09-26
团标发布 | 新烽光电《城镇排水系统标准监测井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团体标准正式发布:  近日,由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
2023-09-26
盘点水环境监测中的那些前沿科技!
摘要:水环境监测是保护水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通过...
2023-09-21
智慧水务传感器:河道流速传感器相关内容
摘要:河道流速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河流或水流中的流速...
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