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制水工艺为先导、供水管网地理信息为基础,管网模型为核心,搭建“智慧水务”平台,实现供水系统生产的自动化、水质水量监测的现代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管理决策智能化...
现阶段水务集团、水务公司、自来水厂企业信息化存在的不足
(1)最基本的业务系统建设还没完善,如分区计量系统、二次供水管理系统、巡检维修系统、用户报装系统等需要抓紧建设;
(2)各业务系统相互独立,存有信息孤岛现象,难以实现数据共享、信息挖掘;
(3)并未建立适宜公司自身情况的信息化指导运营思路与信息化建设标准;缺乏有力的运营管理整合工具。

智慧水务主要建设内容
以制水工艺为先导、供水管网地理信息为基础,管网模型为核心,搭建“智慧水务”平台,实现供水系统生产的自动化、水质水量监测的现代化、信息资源共享化、管理决策智能化,确保供水工作水平与快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水平相适应,从而减少供水系统成本、提高供水系统调控能力、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供水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使企业实现最优化运营。“智慧水务”生产运行管理系统,融合了分散、无序、多介质的各类生产运行数据,构建起企业生产运行数据填写、上报、导出报表、统计分析等信息化管理体系和快速、准确、高效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机制,实现以供水企业生产运行全过程管理为核心,详尽记录企业生产运行过程中的工艺运行、水质化验、设备运行、设备状态、能源消耗等数据,最后建立完善的企业生产运行管理信息化模式。
“智慧水务”生产运行管理系统对于供水企业来说,建立了网络化的下属部门生产运行数据上报机制,完成了对下属部门的远程运行监管。各下属部门上报的生产运行数据智能化的汇总和统计,迅速形成企业整体的生产运行各类报表,为企业发展整体运营管理、决策带来参考数据。通过本系统将极大提高下属部门上报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缓解总部运管人员的汇总计算、统计分析的工作量,提高企业运行监管工作效率,提高企业整体信息化管理能力。能够满足供水企业针对生产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信息化的迫切需求。对于供水企业,生产运行数据是企业生产运行控制、安全生产保障、生产优化调度、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成本分析等运营管理业务决策的最基础、可靠、有力的依据。
从原水,制水,输水,售水,客服,巡检,二供带来全流程成熟解决方案。
水务信息化建设意义:
1、水务公司运营管理提高,科学化的决策分析
2、能耗药耗的降低,人工成本的节省
智慧水务所承载的信息化应用包含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多个方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市民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平板电脑、PAD机等随时随地都能获取信息,享有无限生活品质。
依托于智慧水务平台,人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的查询与水务有关的各类公共信息,同时还可以通过无线终端预约相关服务,提高办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