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智慧水务本质上是一类具备综合性、整体性的行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也能够指满足智慧化特点的一个具体的城市或区域的水务系统。智慧水务指的是把新兴的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城市水务综合管理...
智慧水务本质上是一类具备综合性、整体性的行业信息化发展过程,也能够指满足智慧化特点的一个具体的城市或区域的水务系统。智慧水务指的是把新兴的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城市水务综合管理,把传感器嵌入和装备到自然水和社会水循环系统中,并通过普遍连接产生“感知物联网”;再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水务物联网”整合起来,以多源耦合的二元水循环模拟、水资源调控、水务虚拟现实平台等作为支撑,实现数字城市水务设施与物理城市水务设施的无缝集成。依托于机制创新,整合共享气象水文、水务环境、市容绿化、建设交通等涉水领域的信息,构建基于数据中心的应用系统,为电子政务、水务业务管理、涉水事务跨行业协调管理、社会公众服务等诸多领域及需求提供智能化的支持,进而能够以更为精细、动态、灵活、高效的方式对城市水务进行规划,设计及管理,达到“智慧水务”的状态。

智慧水务建设内容:
监测体系:紧紧围绕防汛抗旱、水资源、水环境和水生态管理4类核心业务,完善水务监测体系。
控制体系:洪水控制体系、水源控制体系、城市供水控制体系、城市排水控制体系、生态河湖控制体系。
业务应用体系:在共性业务上应用统一的通用模块,对于个性业务能够开发个性模块。通过管理平台实现模块的共享、升级及管理。产生上下贯通、左右协同的业务应用链条,为社会公众、水务各级管理部门提供在线服务和决策支持。
水务数据中心:通过元数据库相结合数据资源目录的方式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管理,并在现有综合库的基础上建设数据仓库,为分析、统计、决策等过程提供数据支撑。建设水信息基础平台,建立形式多样、应用灵活、方便快捷的资源共享服务系统。
智慧水务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提升城市整体的防汛抗洪抗旱、水资源开发利用、水生态环境保障、城乡供水排水以及对于公众服务的能力,提升水务建设管理与服务水平;推动取水、供水、排水等有关涉水资源整合,为建立完善城市防洪防台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城乡供水和排水保障体系提供“智慧保障”。
1、实现控制自动化:水源地、自来水管网、排水管网、城市生态河湖水系等各类监控对象,建立防洪抗旱减灾工程、水源工程自动化、城乡供水、城市排水工程与生态河湖工程等控制体系,实现水务工程及时、可靠、自动控制。
2、实现管理协同化:面向业务人员,建立联动的协同管理工作体制,在业务与政务管理层面实现统一流程、用户、资源、配置的协作化管理。通过对目标、过程、执行及结果等管理的统一把控,使业务人员的管理更高效、共享和协同,实现精细化管理。
3、实现决策科学化:面向领导,建立模型,实现多水源多用户水资源联合调度、洪水资源利用、风险管理等分析,为领导科学决策给予支持。通过信息支撑,及其决策依据、方式及过程的科学化,使得水务局领导的决策更为综合、合理、可行,形成科学化决策。
4、实现服务主动化:面向社会公众,建立涉及到水行政、民生的公共服务,提供了解水务的渠道,实现水务信息资源共建共享,防止重复建设。通过服务内容、方式、品质以及社会交互,使得社会公众体验到水务品质的人性化、便捷性、舒适性,实现主动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