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环境监测布点前期准备工作
通常必须去实地考察,了解地理环境,熟悉工农业的分布情况。再利用实测法,对辖区污染物的大致位置进行简单的了解,布局时应遵循科学规律,抓住重点分清主次。
2、水环境监测通常布点原则
2.1全面兼顾、重点突出。
通常相结合行政区划实施疏密差别化布点。
2.2依托水质,扩展生态。
通常结合现有的监测系统,例如国控、省控监测断面和水生态监测断面,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展,体现监测网络的延续性。
2.3量体裁衣,科学可行。
应满足技术分析,如有关模型分析的需要。
3、布点采用的方法
目前我国环境监测点位布设采用的方法有历史数据估算法、扩散模式法及综合计数法等,依据优化目标的不同还包含物元分析法、模糊聚类法、主成分分析法、密切值法、最优分割法等,一般这些方法能够单独运用,也可以配合使用。
3.1历史数据估算法
即根据多年历史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再综合考虑污染源分布的特点、地理地质和水文特征,未来发展趋势及环境监测的目的性等因素。

3.2贴近值法
贴近度值的相近表明断面的综合水质情况基本相似。
通常建立初始样本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后得到样本矩阵,筛选出各指标数据的极值构建样本集的最优点与最劣点,并计算各样本点与之的距离,然后将标准值点作为参考点,计算各监测点的贴进度。

3.3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方法是将水质污染特征因素作为待求因子,建立水质污染特征因素与测点间的数学模型,然后由该数学模型算出各点位相对污染程度,该方法固定、简便,一次计算就可以把水质情况相近的采样点归划为一类,实现分类,结果直观、准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