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是如何展开的?

时间:

2023-10-09

浏览次数: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城市规划和建设理念,指城市能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与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较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的时候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海绵城市的理念和日本的雨水贮留渗透计划(LID),英国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SUDS),美国的LID低影响开发,澳大利亚的水敏感性城市设计(WSUD)基本相同,是具有国际语境的城市雨水管理理念的中国化表达。


海绵城市的主要特点包含:


集雨和储存雨水;


拓展绿色空间;


水体修复及管理;


雨水渗透和过滤;


综合管理及规划。


海绵城市建设目标是要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水环境的改善,降低洪涝灾害的风险性,并提高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


01


为何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


1.解决城市内涝问题:城市面临越来越频繁和严重的内涝灾害威胁。海绵城市建设能通过集雨、蓄水、渗透等措施,提高城市的雨水管理能力,在内涝发生的时候,水可以正常的下渗和排除,解决城市看海的问题。

做到大雨不内涝、小雨不积水的问题。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是如何展开的?


2.水资源管理: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增长,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海绵城市建设能通过雨水收集、灰水回用等措施,提高城市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对传统水源的依赖,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水环境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和水体质量管理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海绵城市建设能通过雨水渗透、自然过滤和湿地修复等措施,降低污水排放和水体污染,改善城市的水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水质性缺水,指的是因为水质污染导致变成了缺水城市。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是如何展开的?


4.提高城市的生态可持续性:海绵城市建设重视增加城市的绿色空间,包含公园、湿地、绿地等。这一些绿色空间不仅提供了休闲和娱乐场所,还具有调节城市气候、改善空气质量的功能,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


5.应对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城市的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带来了新的挑战。海绵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的适应能力,降低水灾风险,并且为城市提供更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助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02


海绵城市要达到的效果与目的?


传统的城市开发以钢筋混凝土为主,破坏了原先的生态,海绵城市开发的最重要目的就是要低影响开发,目的是要存住水。


低影响开发指通过采用一系列的设计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环境影响,保护自然水文循环和生态系统。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是如何展开的?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是如何展开的?




当中,低影响开发的主要原则包含:


雨水管理,采用雨水收集和利用技术,如:雨水花园、雨水桶、雨水滞留系统等,减少雨水径流和水体污染,提升雨水的渗透和利用;


透水铺装,应用透水铺装材料,如透水混凝土、透水砖、透水沥青等,提升地表的透水性,减少地表径流,促进雨水渗透;


绿色基础设施,提升绿地、屋顶花园、湿地等自然水体,提供洪水存储和生态功能,改善水体质量;


自然化水体,修复和保护城市内的湖泊、河流和湿地等自然水体,提供洪水储存和生态功能,改善水体质量;


土地利用规划,合理规划土地利用,防止自然生态系统和水文循环的破坏,减少土地开垦和水土流失。


03


水监测在海绵城市中的作用


住建部公布的《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共6大类18项,当中涉水监测考核部分多达10项,包含流量、地下水、气象、水质(地表水、饮用水、污水)


控制指标: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方法:关键点位不得少于一年,监测频率不少于15分钟/次


性质:定量-约束性


控制指标:地下水位


方法:年均地下水潜水位保持稳定


性质:定量-约束性


控制指标:城市热岛效应


方法:热岛强度有所缓解


性质:定量-鼓励性


控制指标:水环境质量


方法:黑臭水体,不少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Ⅳ类标准;定量-约束性


地下水,不少于《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定量-鼓励性


控制指标:城市面源污染控制


方法:雨水径流污染,合流制管渠溢流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性质:定量-约束性


控制指标:污水再生利用率


方法:主要指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Ⅳ类要求的污水厂尾水


性质:定量-约束性


控制指标:雨水资源利用率


方法:各地雨水利用率,查看收集装置


性质:定量-约束性


控制指标:管网漏损控制


方法:供水管网漏损不超过12%


性质:定量-鼓励性


控制指标:城市暴雨内涝灾害防治


方法:历史积水点彻底解决或明显降低


性质:定量-约束性


控制指标:饮用水安全


方法: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标准


性质:定量-鼓励性


技术模块包含:


土壤监测:


下沉式绿地、植被缓冲带、人工土壤渗透


水位水质监测:


雨水花园、湿地、蓄水池、雨水罐、初期雨水弃流设施


流量水质监测:


雨污分流管道


04


海绵城市监测评价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当中的6个关键要点


1.集、蓄、渗:指集雨水、蓄存雨水、促进雨水渗透的措施。通过收集和储存雨水,从而促进雨水渗透,降低城市的洪涝风险,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2.绿、湿、滞:指提升绿地、湿地和滞留设施的建设。绿地和湿地能够提供自然的蓄水和净化功能,减缓雨水径流速度,降低洪水峰值,改善水环境质量。滞留设施可延长雨水滞留时间,降低洪峰流量,缓解排水系统的压力。


3.透、绿、蓄:指采用透水铺装材料、提升绿地和蓄水设施的建设。透水铺装材料能增加地表的透水性,降低地表径流;绿地和蓄水设施能通过蓄水和渗透,降低洪水风险,提升雨水的利用效率。


这六个关键要点体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原则,即通过集雨、蓄水、渗透、绿化、湿地保护和滞留等措施,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洪涝风险的缓解、水环境的改善和生态系统的保护。


海绵城市建设评价是如何展开的?


05


海绵城市监测


海绵城市建设当中的6个关键要点


1.雨水湿地、湿地:主要作用是渗、蓄、净


监测参数有:流量、液位、墒情、水质五参数、叶绿素、氨氮、悬浮物;


2.下沉式绿地:主要作用是渗、滞、净


监测参数:墒情、土壤PH值


3.透水铺装:主要作用是渗、滞


监测参数:液位


4.渗透塘、调节池:主要作用是渗、滞、净


监测参数:液位、悬浮物


5.人工土壤渗滤:主要作用是渗、蓄、净


监测参数:墒情、土壤PH值


6.植被缓冲带:主要作用是渗、滞、净


监测参数:墒情、土壤PH值


7.蓄水池:主要作用是蓄、用


监测参数:液位


相关内容

智慧水务防洪资料管理系统
摘要:智慧水务防洪人员物资管理系统涉及到的人员包含直...
2023-12-06
二次模块开发如何运用到智慧水务解决方案中?
摘要:一天生成近1G数据的智慧水务调度中心,明亮整洁...
2023-12-06
水平衡智能控制应用范围及实施条件有哪些?
摘要:水平衡智能控制能通过实时监测水源水位、水压和取...
2023-12-06
智慧水务云服务应用
摘要:水营业收费系统中,以互联网为依托,搭建许多当今...
2023-12-05
如何区分各种水系形态及特征?
摘要:一条干流及其支流所组成的河网系统称之为水系,怎...
2023-12-05
智慧水务运维的常用指标有哪些?
摘要:智慧水务系统运维比较常用的指标包括:可用性、故...
2023-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