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系统内存在诸多痛点及挑战,如数据孤岛、标准规范不完善、运营管理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这些难题制约着智慧水务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及发展...
尽管智慧水务系统在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供水质量、降低运营成本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是其发展却并非一帆风顺。
系统内存在诸多痛点及挑战,如数据孤岛、标准规范不完善、运营管理水平不高等诸多问题,这些难题制约着智慧水务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及发展。

顶层设计不全面
合理的统筹规划与科学的顶层设计是智慧水务建设与应用的前提条件。城镇水务行业数字化转型和智慧化建设出现不确定性的根本原因,大多数情况是缺少总体规划,缺少效果论证。
缺乏对于整个智慧水务系统的完整性和一致性考虑,以及在技术标准、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应急响应等方面的不足。
除此之外,因为缺乏全面的顶层设计,不同部门或系统之间的集成可能存在问题,限制了智慧水务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协同作用。
缺乏全面的顶层设计也会导致智慧水务系统在未来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例如城市化进程带来的水务管理挑战、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管理的影响等。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对智慧水务系统进行全面的审视与改进,以确保系统的可持续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标准规范不完善
近年来国家颁布了一些相关标准规范,如《城镇供水泵站一体化综合调控系统》《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采集与维护技术规范》,但智慧水务相关标准还比较分散。
标准规范的不完善可能造成一系列问题。
首先,缺乏完善的标准规范可能导致系统中各种设备、传感器与数据格式之间的兼容性问题。
除此之外,缺乏一致的标准规范可能造成数据采集、存储和共享方面的混乱,使得系统无法实现高效的数据管理和运用。
在智慧水务系统的建设运营中,缺乏完善的标准规范可能增加了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成本。
缺乏规范化可能使系统无法满足监管要求,从而增加了管理与合规方面的挑战。
家底不清,数据资源挖掘不充分
数据家底不清,是制约智慧水务发展的重要因素制宜。
若家底不清,即指水务系统中数据资源未经充分挖掘和运用。这可能因为数据基础薄弱,仪表配置不够、自动化程度不高。未实现定向、精准的挖掘限制了系统的整体效率与决策支持能力。
家底不清也会导致信息孤岛的产生,即不同部门或系统中数据不能有效地共享和交互,使得系统难以实现综合分析与综合决策。
这将影响水务管理的全局性和协同性,限制了系统对整体水务状况的全面把握以及对潜在问题的及时预警和处理能力。

子系统多,存在数据孤岛,没法融合分析
子系统多且存在数据孤岛会导致整个智慧水务系统难以进行数据融合分析。
数据孤岛是指数据被隔离存储在不同系统或部门中,不能有效地交换或共享。导致信息没法整合和分析,限制了系统对整体水务运营状况的全面把握和综合决策。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①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以确保不同子系统中的数据可以互相交换与共享。
②引入数据集成和管理平台,通过数据清洗、转换和集成技术,将来自不同子系统的数据整合到一个统一的数据存储中。
③采用先进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信息,为系统的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运营管理水平不高,缺少复合型人才
运营管理水平不高并且缺少复合型人才可能对智慧水务系统的发展与运行产生负面影响。首先,这可能导致运营管理效率低下,没法充分发挥智慧水务系统的潜力,影响系统的整体运行效果。除此之外,缺乏复合型人才也会限制系统的创新能力和应对复杂问题的能力,影响系统的长期发展。
现阶段城市水务企业建立的信息化管理部门还较少,信息化与运行维护水平不高,没法统一指导信息化建设、贯彻数据标准等规范性文件。
行业缺乏复合型人才,兼具水务管理和智能技术专业能力的人才严重不足,智慧水务行业的人才驱动力薄弱。

智慧水务建设持续性不足
数字化、智慧化建设是一个长周期的过程,但实际上许多项目建成后缺少后续维护和持续使用,未进行优化和迭代,导致系统或平台闲置,没法真正发挥长效作用。
持续性不足可能表现为缺乏长期规划和战略、资金短缺及其人才流失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长期规划,制定智慧水务系统的发展蓝图,包括技术更新、人才培养、资金保障等各方面的规划。与此同时,需确保资金持续投入,可以考虑引入多方投资,建立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以支持系统的持续建设和升级。除此之外,也应加强人才储备与培养,建立健全的人才流动机制,避免关键人员流失对系统发展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