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预警,筑牢城市生命线
城市燃气的安全输送、供水管网的畅通运行、桥梁隧道的结构稳固、排水系统的快速排涝……这些看不见的“城市脉络”共同构成现代城市的“生命线”。它们的安全稳定,是千家万户安居乐业的前提,更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底线。
在这场关乎城市安全的“科技攻防战”中,武汉新烽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证券代码:872166)以“感知+预警”的技术体系,持续为城市安全赋能。作为诞生于武汉光谷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烽光电以自主智能传感设备为“神经末梢”,以AI与数据模型为“智慧大脑”,构建起从精准感知到智能研判、从风险识别到联动处置的全链条能力体系。
如今,这一创新模式已在革命圣地延安全面落地——新烽光电携手中移公司联合中标延安市“智慧城管”城市运管服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海绵监测预警平台项目,为公司城市生命线产品体系推广树立了新标杆。
01
从“感知”出发
织就城市安全神经网络
城市安全的隐患,往往藏于“看不见的角落”。地下管网的轻微泄漏、桥梁结构的细微形变、隧道衬砌的微小裂缝,任何一个细节的忽视都可能带来重大风险。新烽光电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性能智能传感设备,打造出覆盖“地上—地下—管廊—隧道”的立体感知体系,为城市构筑精准可靠的“神经末梢网络”。
1.燃气安全:
双技术路线筑牢防泄漏屏障
激光TDLAS监测仪:具备≤±3% F.S的高精度和IP68防护等级,采用泵吸式采样,低浓度甲烷也能高灵敏捕捉;
电化学探测器:支持壁挂、抱管、插管多形态安装,<30秒快速响应,长期零漂移运行,为城市燃气管网提供全天候安全守护。
2.桥梁健康:
毫米级精度守护 “城市脊梁”
针对桥梁主梁、主拱、桥墩等关键结构部署磁致式静力水准仪、加速度计、激光测距仪,实现位移、沉降、振动等多维参数的毫米级监测,构建动态结构健康监测体系,让结构安全状态“实时可见”。
3.水务管理:
全链条感知“水安全”
供水管网:采用微功耗RTU配合压力变送器、电磁流量计与时差流量计,实现对管网压力波动、流量异常及噪声变化的实时采集与分析。系统通过数据建模与趋势识别,精准捕捉运行异常信号,为爆管预警和供水系统稳定运行提供数据支撑;
排水防涝与路面塌陷:通过电子水尺、雷达流量计实时监测雨情和水情,并融合InSAR卫星遥感、探地雷达和管中雷达技术,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系统可多维识别地表形变与地下空洞风险,提前发现潜在塌陷隐患,实现从“雨后抢险”向“雨前预防”的主动防控转变,全面提升城市防涝与地质安全监测水平。

▲天空地一体化
4.隧道与管廊:
全维度感知安全状态
隧道监测:采用静力水准仪、表面式应变计、测缝计等多类型传感器,对隧道衬砌裂缝、结构变形进行实时追踪监测,搭配温湿度、气体浓度等环境监测设备,实现对隧道结构安全与运行环境的全方位掌握,系统可持续识别变形趋势与异常变化,支撑隧道健康评估与预警处置,为日常运维和应急管理提供可靠数据依据;
综合管廊:通过对地表沉降、可燃气体浓度、管线压力与流量等关键参数的持续监测,构建“本体+管线+环境+附属”四位一体的综合感知体系。系统实现对廊体结构状态、管线运行情况及环境风险的同步监控,具备异常智能识别与预警能力,确保综合管廊运行的安全性、连续性与可控性。
5.热力管网:
精准监测助力节能与安全双提升
在交通枢纽、人口密集区等重点地段,部署智能传感终端实时监测老旧管线运行状态,结合能耗分析模型,为热力系统的优化调度与风险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02
以“智慧”研判
让风险先于事件被识别
在城市运行的海量监测数据之上,真正的价值在于对风险的科学洞察与智能研判。新烽光电将公共安全科学与大数据、人工智能(AI)深度融合,打造了一系列经过实际工程验证的专用分析模型与算法体系,让风险预警更加精准、研判更加前瞻,为城市基础设施安全提供科学决策支撑。
燃气安全:泄漏可视化、预警前置化
基于燃气扩散模型,实现对微小泄漏的早期发现、精准溯源与影响范围分析;通过燃爆辨识、测距与扩散模型联合计算,为应急响应与处置决策提供定量化支撑,助力燃气安全监管从“发现问题”迈向“预测风险”。
桥梁安全:结构健康动态评估与智能预警
平台集成超载车辆识别、支座异常识别、结构变形趋势分析等八类专用算法,结合桥梁安全评估模型,实现桥梁结构病害的智能识别与动态健康评估,确保“隐患早识别、风险早处置”。
排水防涝:实现“汛前预警、汛中调度、汛后评估”闭环防控
依托自主研发的城市内涝预测模型与管网病害诊断模型,实现排水系统运行态势的全周期分析与研判。模型支持多场景降雨仿真、积水点预测与动态水力响应,实现从传统“雨后抢险”向“汛前预警、汛中调度、汛后评估”的全流程智能防控转型。

▲东湖高新智慧水务——排水模块
水环境安全:污染可溯源、治理更科学
创新构建污染贡献率分析模型与水质污染溯源算法,可精准识别污染源分布与迁移路径,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水生态修复与环境应急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黄孝河机场河水环境综合治理平台项目
供水安全:从管网感知到智能决策的全面升级
通过管网水力学模型与泄漏预警模型的结合,平台可实时识别水压波动、异常流量等潜在风险,实现对爆管与塌陷的预测预警,推动供水管理从“响应式维护”向“主动式防控”升级。

▲黄梅智慧供水项目
综合管廊安全:多风险耦合分析与仿真预警
基于爆管、火灾、交叉施工等风险评估模型,平台对管廊系统开展全域风险分析与多场景事故仿真。模型能够模拟不同风险事件的传播链与影响范围,实现超前预警、联动响应,有效提升地下综合管廊运行安全水平。
热力安全:实现能源输送的“早识别、早预警、早响应”
通过构建热力管网水力学模型、爆管预警模型与介质扩散模型,系统可对热力运行过程中的异常波动进行实时研判,提前预警泄漏与爆管风险,并提供溯源定位与影响分析结果,为能源输送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提供全周期技术保障。
03
以“平台”为核
构建一体化城市安全运行体系
新烽光电自主研发的城市生命线工程一体化软件平台,集监测监控、风险评估、预测预警与辅助决策等核心功能于一体,是城市安全运行的“智慧中枢”与“指挥核心”。
燃气安全专项平台:构建全周期安全防控闭环
平台设置监测监控、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分析、辅助决策四大核心子系统:
监测监控子系统:实时采集燃气管网运行数据,具备超限报警与自动联动功能;
风险评估子系统:自动生成风险四色图,实现隐患分级与空间可视化展示;
预测预警分析子系统:基于泄漏溯源、燃爆模拟模型,实现燃气事故的量化推演与提前预警;
辅助决策子系统:提供应急联动、工单派发及报告生成,支撑应急处置闭环管理。
平台实现燃气系统从数据感知到风险研判、从预警分析到应急响应的全链条安全防控。
排水安全专项平台:打造“汛前—汛中—汛后”全过程智慧防涝体系
平台依托物联网感知设备实时监测排水管网运行状况,并结合水动力模型与暴雨洪涝预警模型,构建涵盖“汛前预判、汛中调度、汛后评估”三阶段的全过程管理体系。

▲延安城市生命线系统——汛情回顾
汛前:基于气象预报与历史积水数据,提前识别风险点并实施预防性维护;
汛中:通过实时水位、流量监测数据,实现智能调度、泵站启停与闸门联动;
汛后:对积水事件开展回溯分析与绩效评估,形成防涝体系优化建议。
平台实现了排水防涝工作从被动应急向主动防控转变,显著提升城市防汛调度与风险应对能力。
供水安全专项平台:精准监测、智能预警、科学调度
通过多类型传感设备采集管网压力、流量、水质等关键参数,平台建立了供水安全分析与预警体系。基于管网水力学与泄漏预警模型,系统可实现爆管、塌陷等潜在风险的提前识别与关联性预测,为供水系统运行调度、设备维护和应急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延安城市生命线系统——供水模块
桥梁安全专项平台:构建结构健康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
平台整合基础信息、监测评估、风险预警、辅助决策四大模块,采用结构安全分级预警技术,对桥梁位移、应变、振动等数据进行动态分析与智能判读。一旦监测到异常信号,系统可自动触发处置流程,实现从风险识别到闭环消警的全过程响应,助力桥梁安全管理从“定期检测”迈向“实时感知”。

▲延安城市生命线系统——智慧桥梁
隧道安全专项平台:实现“评估—预防—预警”智能防控
平台以结构安全评估与预防性维护为核心,整合五大功能子系统,实现隧道运行的全维度监测与科学管控。依托预测模型,系统可对隧道未来状态进行趋势研判,按风险等级自动发出预警,为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运维调度与应急决策依据。

▲延安城市生命线系统——智慧隧道
综合管廊安全平台:构建多维风险融合与联动防御机制
平台集日常运行管理、风险评估、预测预警、应急决策于一体,形成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体系。系统可实时掌握廊体结构与入廊管线运行状态,利用仿真模型对爆管、泄漏、火灾等风险事件进行预测与模拟,提前触发应急响应。通过辅助决策模块,平台实现应急资源调度、联动预案执行与事故全过程闭环管控,确保综合管廊安全、高效、长效运行。
热力安全平台:实现能源输送“安全—高效—智能”一体化调控
平台实时监测热力管网温度、压力、流量等运行指标,结合热力管网综合风险评估模型进行多维度安全分析。系统具备预测预警分析功能,可提前发现运行故障并自动发出泄漏、爆管预警;同时,辅助决策模块可提供维修策略、处置方案与智能调度建议,全面提升热力管网的安全韧性与运行效率。

▲延安城市生命线系统——热力模块
全域监管与标准化运营:实现“地上地下—一张图,全域风险—一张网”
平台具备强大的系统兼容与数据融合能力,可实现燃气、桥梁、供水、排水、热力、隧道、综合管廊等多专业系统的统一接入与综合监管。通过全域可视化指挥界面,城市管理者可在“一张图”中全面掌握基础设施运行态势,实现跨部门、跨区域的协同联动与应急调度。

▲延安城市生命线系统——风险一张图
新烽光电深度参与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地方标准与运维规范编制工作,持续推动行业标准化与体系化建设。平台支持7×24小时城市运行监测中心的高效运转,建立“监测—研判—调度—处置”多部门协同机制,确保系统“建得成、用得好、管得久”,真正实现城市基础设施的数字化、智能化、可持续化运营。
04
延安样板:
让科技防线落地红色热土
延安市“城市生命线”项目是新烽光电“感知+预警”体系的标志性全域应用实践,公司将自主感知设备、AI模型与多部门协同机制深度融合,构建覆盖燃气、供水、排水、桥梁、隧道、热力、管廊等领域的综合监测体系,实现从风险识别、智能预警到联动处置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项目建成后,将全面提升延安市基础设施韧性与城市安全防控能力,形成“统一感知、统一预警、统一处置”的智慧化格局,为全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延安样板”。
05
以“硬核科技”
守护城市的每一次呼吸与心跳
当前,国家正加快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韧性城市体系构建。新烽光电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韧性城市的意见》精神,深耕“感知—预警—处置”闭环体系创新,推动城市治理由经验驱动迈向数据驱动、由单点监测迈向系统治理。
从传感终端到算法模型,从应急联动到辅助决策,新烽光电正用硬核科技,让每一座城市都能“提前感知风险、科学化解风险、安全运行于未来”。
新烽光电——以智慧筑韧性,用科技守护城市生命线。